两次典型极端低温过程低频特征分析 | |
李艳1![]() ![]() | |
2018 | |
Source Publication | 高原气象
![]() |
ISSN | 1000-0534 |
Volume | 37Issue:5Pages:1341-1352 |
Abstract | 对1960年1月至2016年2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Butterworth带通滤波,保留周期为30~ 60天的低频信号,采用低频天气图方法分析了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2016年霸王级寒潮的低频特征,揭示典型极端低温事件中低频系统的特征及其生成、演变过程。结果表明: 2008年初环流系统具有明显的30~ 60天低频振荡,位势高度正(负)距平对应低频流场的低频高(低)压,纬向风速正距平与低频风速大值区一致。过程期间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为正位相,有利于中东急流的加强和阻塞高压的维持,进而造成持续低温。2016年初环流系统的30~ 60天低频特征不明显,但低频低压能反映极涡的生成、演变。此外低频天气图能反映寒潮前后AO位相的转变,AO由12月下旬的正位相转变为1月初的负位相,中纬度纬向环流减弱而经向环流增强,极涡中心的冷空气在阻塞高压脊前偏北气流的引导下入侵中国,可能是造成剧烈降温的主要原因。两次过程中,低频低压、高压的分布和冷空气南下路径不同,但低频流场均落后天气过程2天左右表现出AO位相的转变,通过追踪和判断低频信号的路径,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可为类似的极端低温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参考。 |
Keyword | 低频天气图 低温雨雪冰冻 霸王级寒潮 极涡 The low-frequency synoptic map durative low temperature,snow fall and freezing overlord level cold wave polar vortex |
Indexed By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Funding Projec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
WOS Research Area | Meteorology & Atmospheric Sciences |
WOS Subject | METEOROLOGY ATMOSPHERIC SCIENCES |
CSCD ID | CSCD:6349215 |
Original Document Type | Article |
Citation statistics |
Cited Times:3[CSCD]
[CSCD Record]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296656 |
Collection | 大气科学学院 |
Affiliation | 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 甘肃 730000, 中国 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 甘肃 730000, 中国 3.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 甘肃 730000, 中国 4.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 甘肃 730000, 中国 5.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兰州, 甘肃 730000, 中国 |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 | 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李艳,张金玉,李旭,等. 两次典型极端低温过程低频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2018,37(5):1341-1352. |
APA | 李艳,张金玉,李旭,马百胜,&王雅芳.(2018).两次典型极端低温过程低频特征分析.高原气象,37(5),1341-1352. |
MLA | 李艳,et al."两次典型极端低温过程低频特征分析".高原气象 37.5(2018):1341-1352.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