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新华戈仲伍组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对成磷作用的制约 | |
汪宇航1; 谢宏1,2; 张兰3; 王昌建1; 卢正浩1; 白洋1; 王孟斋1 | |
2022-10-26 | |
Source Publication | 地质科技通报
![]() |
Pages | 1-14 |
Abstract | 贵州织金新华早寒武世超大型富稀土磷矿床属于典型的海相沉积型矿床,长期以来,对其成矿环境及成矿机制的认识尚存在分歧。在重点研究含磷岩系岩/矿石显微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元素地球化学证据,求证了戈仲伍组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及其形成机制,丰富了扬子陆块同类型矿产的研究资料。该含磷岩系从下到上,矿石结构构造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颗粒稍变细;粒间填隙物由亮晶白云石胶结物为主变为硅质、胶磷矿等泥晶基质,再变为亮晶白云石胶结物为主,最后变为泥晶胶磷矿、硅质等;胶结方式由孔隙式胶结为主转换为孔隙式—基底式胶结,支撑类型由颗粒支撑变化为颗粒—杂基支撑;岩层单层厚度变薄,颜色变深,交错层理变得不发育。反映含磷岩系沉积于强水动力的潮下带,上部沉积水体较下部有所加深、水动力条件稍变弱。含磷岩系显著的Ce负异常(δCe介于0.32~0.39)、较低的Ni/Co比值(0.98~6.07)和V/Cr比值(0.57~12.50),表现出沉积水体具有与现代海洋环境相似的氧化特征;较低的10~3·Sr/Ca比值(2.00~3.38)及1/∑(Al_2O_3+TiO_2)比值(0.57~3.45)说明古水深总体较浅,但变化频繁;Fe、Cu、Ba含量分布特点指示下部碳酸盐古生产力比上部高。在各种条件耦合的古环境中,磷块岩经历沉淀—冲搅—颠选—胶结—固结作用最终富集形成。 |
Keyword | 含磷岩系 沉积结构构造 地球化学 贵州织金 戈仲伍组 |
DOI | 10.19509/j.cnki.dzkq.2022.0232 |
URL | 查看原文 |
Indexed By | 北大核心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Original Document Type | 学术期刊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s://ir.lzu.edu.cn/handle/262010/485068 |
Collection | 兰州大学 |
Affiliation | 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汪宇航,谢宏,张兰,等. 贵州织金新华戈仲伍组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对成磷作用的制约[J]. 地质科技通报,2022:1-14. |
APA | 汪宇航.,谢宏.,张兰.,王昌建.,卢正浩.,...&王孟斋.(2022).贵州织金新华戈仲伍组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对成磷作用的制约.地质科技通报,1-14. |
MLA | 汪宇航,et al."贵州织金新华戈仲伍组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对成磷作用的制约".地质科技通报 (2022):1-14.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