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早期临床结果的多中心分析 | |
2022-12-01 | |
Source Publication | 中华外科杂志
![]() |
Volume | 60Issue:12Pages:1049-1056 |
Abstract |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 分析患者出院前, 术后30、180及360 d的治疗结果。主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率, 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次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围手术期入路并发症和急性下肢缺血发生率, 术后180、360 d全因病死率, 腹主动脉瘤相关病死率及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180、360 d 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 支架移位发生率、中转开腹手术或二次介入干预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 男性137例, 女性19例, 年龄(68.9±6.9)岁(范围:48.2~84.6岁)。动脉瘤最大直径为(50.8±11.2)mm(范围:25.0~85.0 mm), 近端锚定区直径为(21.2±2.5)mm(范围:17.0~29.5 mm), 锚定区长度为(31.4±13.0)mm(范围:11.0~75.0 mm)。术后30 d的MAE发生率为1.3%(2/156), 均为死亡病例;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为88.5%(138/156)。围手术期未发生支架输送相关并发症及急性下肢缺血;术后180 d全因病死率为2.0%(3/154), 360 d为2.6%(4/153), 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80 d SAE发生率为23.0%(35/152), 360 d为30.5%(46/151), 未发生器械相关SAE。术后180 d 的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为3.4%(5/147), 360 d为3.5%(5/144)。结论本研究中验证的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操作简便, 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预期。 |
Keyword | 主动脉瘤 腹 支架 腔内修复术 髂动脉瘤 |
URL | 查看原文 |
Indexed By | 北大核心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CSCD ID | CSCD:7368019 |
Subtype | 学术期刊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s://ir.lzu.edu.cn/handle/262010/490047 |
Collection | 兰州大学 |
Corresponding Author | 郭伟 |
Affiliation | 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 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 4.昆明市延安医院普外二科; 5.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6.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 7.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8.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 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管外科; 1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 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 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1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1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15.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16.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17.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18.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 19.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 2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2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 22.解放军总医院医学统计教研室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张宏鹏,章希炜,戴向晨,等. 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早期临床结果的多中心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22,60(12):1049-1056. |
APA | 张宏鹏.,章希炜.,戴向晨.,田民.,杨斌.,...&郭伟.(2022).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早期临床结果的多中心分析.中华外科杂志,60(12),1049-1056. |
MLA | 张宏鹏,et al."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早期临床结果的多中心分析".中华外科杂志 60.12(2022):1049-1056.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