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干旱带气候——植被响应关系与特征 | |
尤其 | |
Subtype | 学士 |
Thesis Advisor | 邹松兵 |
2022-05-31 | |
Degree Grantor | 兰州大学 |
Place of Conferral | 兰州 |
Degree Name | 理学学士 |
Degree Discipline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Keyword | 干旱区 气候变化 Holdridge 生命地带模型 植被类型 地理信息系统 |
Abstract | 本文针对近年来气候变化与陆地植被变迁等研究热点,选取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所在省市作为研究区,采用1981-2010年温度、降水气象模拟数据,分析研究区内年平均生物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可能蒸散率等指标特征,并基于修正与拓展后的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对研究区内的植被类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年平均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在30年间呈现微弱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在30年间呈现微弱下降趋势,下降趋势不显著;空间上,年平均降水量基本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年平均生物温度随高程的增加而降低。年平均生物温度越高,年平均降水量越低的区域,可能蒸散率越高。(2)本文划分了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高山草本植被、山地森林植被、温带荒漠植被、温带草本植被、温带森林植被六种类型,构建出Holdridge适应性模型。模型中的温度带以温带作为基带,其上划分为山地带和高山带。其中温带荒漠植被与温带草本植被同时占据温带、山地带两条温度带。(3)基于Holdridge适应性模型模拟上述植被,得到的Kappa系数为0.521。六种植被类型在1980s、1990s、2000s三个年代际的分布均具有规律性:研究区东部从东南向西北依次表现为温带森林植被→温带草本植被→温带荒漠植被的变化;研究区西南部从东向西依次表现为山地森林植被→高山草本植被→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研究区西北部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草本植被;各个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与其背后的高程内涵相吻合,即高山植被分布于高原、山脉,山地植被分布于山地。(4)温带荒漠植被、温带草本植被和温带森林植被是主要植被类型,温带荒漠植被在1990s、2000s出现小幅度下降,温带草本植被则呈现相反变化趋势,温带森林植被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高山草本植被的覆盖面积也较大,在1990s出现微弱减少后又在2000s出现小幅度增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山地森林植被的覆盖面积较小,并在呈持续小幅下降趋势。(5)从各植被类型的平均中心总体偏移趋势来看,发现山地森林植被、温带草本植被的偏移幅度较大,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高山草本植被和温带森林植被的偏移幅度较小;从地理位置来看,平均中心位于南部的植被类型的偏移幅度整体小于位于北部的,越靠近北部,偏移幅度越大;从偏移的方位来看,除温带荒漠植被、温带草本植被外,其余植被均往西偏移;从年代际的偏移变化来看,1980s-1990s相比1990s-2000s潜在自然植被类型的总体偏移幅度更小。 |
Pages | 43 |
URL | 查看原文 |
Document Type | 学位论文 |
Identifier | https://ir.lzu.edu.cn/handle/262010/493400 |
Collection | 资源环境学院 |
Affiliation | 资源环境学院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尤其. 我国北方干旱带气候——植被响应关系与特征[D]. 兰州. 兰州大学,2022.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