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绿洲“共轭型”生态牧场理念源起、概念框架与发展模式——以祁连山牧区为例 | |
乔斌1,2,3; 王乃昂1![]() ![]() | |
2023-06-26 | |
Source Publication | 生态学报 Impact Factor & Quartile |
ISSN | 1000-0933 |
Issue | 21Pages:1-16 |
Abstract | 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布局问题及耦合效应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重要命题。本研究利用146户牧户访谈和21次管理部门调研资料,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文献资料,从“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视角爬梳祁连山草地畜牧业、河西走廊饲草种植业、牧户生计路径策略的历史源起和发展历程。在生态系统服务流理论指导下深入刻画了祁连山与河西走廊农牧耦合系统的空间联系,诠释了祁连山-河西走廊“共轭型”生态牧场概念框架与发展模式。研究认为:(1)2011年“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以来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P<0.05);传统牧业户、生态移民户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分别是2.22和2.69,生计能力脆弱;外购草料、舍饲养殖、人工种草、异地借牧(秸秆补饲)、流转草原等是牧户落实草畜动态平衡的基础性生计策略,实现了祁连山草地畜牧业由超载过牧到“超载不过牧”的跨越式转型;(2)祁连山山地系统将生态系统服务(淡水资源供给)外溢至河西走廊绿洲系统以支撑饲草种植业发展,河西走廊饲草种植业提供优质饲草“反哺”祁连山草地畜牧业发展,二者构成了山地-绿洲“共轭空间”;借助外界物质能量输入路径的“虚拟草场”模式将祁连山牧业系统和河西走廊农业系统有机链接起来,既发挥了祁连山草地生态功能,又提升了祁连山牧区牧户维持可持续生计的能力,通过重构“生态-生产-生活”多功能协同权衡机制维持了祁连山生态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3)山地-绿洲“共轭型”生态牧场包括草地畜牧业、饲草种植业、“虚拟草场”三个子系统,通过构建子系统间的多维耦合、虚实交融和同生共存,实现了祁连山-河西走廊“共轭空间”农牧耦合系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效益联动,是一种依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探索出的迭代创新式生态牧场发展模式。 |
Keyword | 共轭空间 草地畜牧业 饲草种植业 虚拟草场 生态系统服务流 牧户生计 生态牧场 |
DOI | 10.20103/j.stxb.202208162359 |
URL | 查看原文 |
Indexed By | 北大核心 ; CSCD |
Language | 中文 |
Subtype | 学术期刊 |
Citation statistics | |
Document Type | 期刊论文 |
Identifier | https://ir.lzu.edu.cn/handle/262010/530908 |
Collection | 资源环境学院 |
Corresponding Author | 王乃昂 |
Affiliation | 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沙漠与冰川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4.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 | College of Earth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Corresponding Author Affilication | College of Earth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 乔斌,王乃昂,王义鹏,等. 山地-绿洲“共轭型”生态牧场理念源起、概念框架与发展模式——以祁连山牧区为例[J]. 生态学报,2023(21):1-16. |
APA | 乔斌.,王乃昂.,王义鹏.,赵航.,程弘毅.,...&祝存兄.(2023).山地-绿洲“共轭型”生态牧场理念源起、概念框架与发展模式——以祁连山牧区为例.生态学报(21),1-16. |
MLA | 乔斌,et al."山地-绿洲“共轭型”生态牧场理念源起、概念框架与发展模式——以祁连山牧区为例".生态学报 .21(2023):1-16. |
Files in This Item: |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
|